市委六届四次全会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全市上下要积极主动寻标对标,瞄准先进,争创一流,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潍柴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领头羊。70多年来,潍柴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打造了持续成长的千亿级集团,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发展成为中国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其一系列特质和精神值得我市企业和其他行业借鉴和汲取。近日,东营日报组织记者赴潍柴集团进行了深入学习采访,形成了系列采访札记,从今天起进行刊发。
核心提示
潍柴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打造核心竞争力,“潍柴”脉动全世界。为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最具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最具品质竞争力的发动机,打造全球最好的产品。
■构筑黄金产业链,相得益彰促发展。通过横向链合,获得了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通过纵向链合,将技术优势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培育发展新动能,再造一个新潍柴。充分发挥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把全球最重要的资源、最高端的人才吸引到山东来,同时把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山东来。
潍柴工业园俯瞰图
成立于1946年的老国企潍柴,从20年前的濒临破产到而今成为千亿级企业,迈向世界500强,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脱困重生、壮大腾飞之路,树立了国企发展的自信,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典范。尤其是近20年,潍柴走完了许多国际公司百年积累跨越的道路,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38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7%的“潍柴速度”和“潍柴奇迹”,一跃成为中国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潍柴腾飞的秘诀是什么?“潍柴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潍柴又是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
2018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高度肯定了潍柴发展:潍柴十年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心无旁骛攻主业”,总书记的肯定一语中的,道出了潍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蝶变的成功秘诀。
打造核心竞争力:
“潍柴”脉动全世界
潍坊,全国知名的动力城。这张极具含金量名片的铸就,潍柴当居首功。
走进潍柴一号工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车间一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月度目标、当日工作量及进度。今年上半年,潍柴动力经营业绩表现优异,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积极稳健增长。其中,营业收入8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65.8%;每股收益0.55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元。
很难想象,这家产销如此红火的企业,在20年前曾一度濒临破产。1998年,37岁的谭旭光被任命为厂长,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当时,潍柴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万多名员工已经6个月没发一分钱工资。老国企的通病在潍柴身上暴露无遗:机制僵化,人浮于事,领导打扑克,职工摆小摊,全无生产积极性,企业好坏对他们没压力;体制落后,包袱沉重,企业背着医院、学校、幼儿园等负担,捆绑着10多个与主业不相干的工厂,13000多人的厂子,一线工人只有3000多人……
危机之中同样蕴含着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提供主导动力设备的基础产业,内燃机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不得不大量使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危局亟待打破,短板亟需拉长,在困境和机遇中艰难跋涉的中国民族制造业热切期盼着时代责任的扛鼎者。
“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最具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最具品质竞争力的发动机,打造全球最好的产品。”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的承诺掷地有声。
聚焦主业、做全球最好的发动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潍柴改革创新、脉动世界的征程由此开启。
改革的刀刃首先对准自己,潍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真正让潍柴化险为夷、走出绝境的是“三三制”改革,即产权改革。根据方案,潍柴将占企业资产1/3的高速机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运作在香港上市;占1/3的中速机业务和职工留在原有集团,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余1/3非主营业务全部推向市场。
当时的潍柴,有人戏称“除了火葬场没有,其余全都有”。职工在这个独立的“小社会”里窝了几十年,剥离辅业,堪比割肉切肤!改革的力度之大、影响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什么叫市场?市场就是战场,市场就是命令,市场就是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循和服从。
“在1999年的那一轮国企改革中,潍柴就把所有的辅业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完了。20年过来,假设没有那次剥离,我们就没有今天。所以说,国有企业在内部改革过程中必须大胆亮剑,壮士断腕,撞击矛盾,否则就没有出路。”回顾那次改革,谭旭光深有感触。
剥离辅业、坚守主业,除了要有勇气,还得有定力,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尤其是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房地产、金融行业的“高回报”诱惑,不少企业自乱阵脚、盲目跟风,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自身主业却因重视不足、创新不够,没有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发动机是我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谭旭光说。
也曾经有地方政府鼓动潍柴搞房地产开发。“我到外地投资,当地政府问我要不要商业用地。我回复说,给我最好的营商环境就行了。”谭旭光认为,如果干主业都不挣钱,靠房地产挣了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零。“潍柴要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专心专注于主业,才让潍柴有精力、下大力矢志创新、精研产品、领跑时代——
2005年3月,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Ⅲ排放的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在潍柴诞生,终结了外国“心”驱动中国车的历史。随后,“蓝擎”国Ⅳ、国Ⅴ系列发动机及ECU电控系统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改变了我国重型卡车无“中国心”的历史,使中国制造迈过了世界先进发动机俱乐部的门槛,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2015年1月,潍柴推出WP13发动机,把中国重卡带入500+时代。2016年7月,该型号的第1万台发动机下线,此时,潍柴在国内13L重卡发动机市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2016年4月,潍柴自主研发、制造的H平台首款产品WP9H/WP10H上市发布,寿命高达180万公里/3万小时,树立起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更高标准。
……
这一系列科研成果表明,潍柴动力的产品已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了同一平台上。一颗颗“中国心”在世界各地跃动,托举起了先进装备制造的中国梦。
构筑黄金产业链:
相得益彰促发展
美国纽约市中心,伊斯特河两岸。
清晨,许多纽约市民搭乘“水上巴士”,开始了繁忙的一天。行色匆匆的市民或许不知道,这些“水上巴士”的“心脏”正是来自潍柴博杜安公司。
潍柴产品被美国最大轮船经营商看好,批量进入北美高端市场,并不意外。此前,博杜安是法国一家濒临破产的百年发动机公司,2009年被潍柴战略重组。在潍柴的支持下,博杜安公司开发出了适合美国市场并通过北美EPA认证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功率、性能、经济指标均远超客户预期。
博杜安公司是潍柴跨国并购“1+1>2”的最好写照。对于潍柴来说,专心专注于主业并不是死守老路。2017年,潍柴集团收入突破2200亿元,从数字上讲,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谭旭光并不贪慕这个虚荣:“这是一个数字上的500强,我不感兴趣。”他要的是一个国际化强企,“在世界同行业中进入前三名”。
随着行业纵向整合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量,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谭旭光始终站在全球视野看危机,站在实现百年企业的愿景看危机。他认为,企业结构单一、产品单一、市场单一,一定会出问题。必须以动力为主轴进行相关多元化的拓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潍柴在坚守主业不动摇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坚持走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迈向高端化的转型之路——通过横向链合,获得了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通过纵向链合,将技术优势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2005年,“产业链”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这时的潍柴却“砸出”10亿元的报价,成功吸收合并湘火炬。2007年,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由H股回归A股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潍柴模式”。潍柴从此组成了业界绝无仅有的重卡黄金产业链,实现了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快速发展。同年底,世界第一款动力总成产品在潍柴问世。随后,潍柴战略重组扬州柴油机厂、扬州亚星客车等,协同成立山东重工集团,用一系列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完成了全产业链升级。
在国际化方面,潍柴的每一次并购都围绕“补短板、强主业、调结构”的战略目标,聚焦全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业,决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都在萎缩过冬,潍柴却逆势而为,乘机而上,走向世界。2009年1月23日,潍柴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迈出了国际化运作的第一步,从中获取的先进技术,填补了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空白。2012年1月,潍柴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迈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实现了从陆上动力向海上动力、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重大突破。2012年9月,潍柴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并购其旗下林德液压公司,改变了我国高端液压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16年6月,在打出与欧洲顶尖企业战略合作的一系列组合拳后,潍柴子公司凯傲集团全资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打造了世界领先的智能物流产业链,成为企业增长的最强新动力,再一次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潍柴也借此实现了在美国的战略布局,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规划。
“潍柴的并购,都是为了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围绕战略结构性调整进行的。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制造能力,是潍柴海外并购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潍柴的资本运作,都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绝不是为了买卖企业挣钱。”谭旭光介绍说。
2017年,潍柴收入突破2200亿元,海外业绩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是很少见的。能够实现同频共振,就得益于这一点:不为当世界500强而并购,而是紧紧围绕主业,时刻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需要什么。
通过不断开拓,潍柴在动力主轴上集聚了多项“全球第一”。目前,潍柴的柴油机年产能已达100万台,销售收入多年稳定在千亿元人民币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具有垄断性技术的德国林德液压公司在全球液压性能测试中,技术指标最为先进;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集团法拉帝旗下4个品牌跻身全球10大豪华游艇品牌之列;法士特重型变速器规模居世界第一;潍柴旗下汉德车桥下线产量全球最大;株洲火花塞销量国内第一……
曾经,一提起潍柴,很多人就联想到“最好的发动机”“动能”这样的词。如今,潍柴已不只是发动机的代名词,而是全球唯一的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拥有全系列、全领域动力产品,引领高端黄金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业跨国集团。
培育发展新动能:
再造一个新潍柴
2017年12月中旬,潍柴集团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收入突破2000亿元,正式完成国际化布局。
危机往往潜伏在企业辉煌之时、全盛之际。
谭旭光没有沉浸在喜悦当中,他有一个更大的布局。2017年,谭旭光有120多天都在国外考察,跑了十几个国家,先后走访了大众、博世、丰田、FEV和斯坦福大学等3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和大学。
越看,谭旭光心中的危机感越强。全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汽车低碳化进程,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陆续公布了燃油汽车的“禁售时间表”。这一系列动作象征着驰骋了一百余年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开始走向落幕,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新能源纪元。
谭旭光在想:如果燃油车禁售成为一种趋势,潍柴该怎么办?
虽然,在今年1月中旬,科技部召开的“传统燃料汽车技术转型升级国际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内燃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市场主力,它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货运、客运及船舶运输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判断。但对于习惯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谭旭光来说,“警报”已经拉响。
面对新时代的变局,这位行业领头人,又将如何布局,引领“潍柴号”巨轮实现华丽转身、适应新的变革?
“传统动力总成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新能源动力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在谭旭光看来,这是“危”,更是“机”。“我们必须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会,实现从一个柴油动力领先者向新能源动力领先者的转型,变当前的辉煌为持久的成功。”
基于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潍柴制定了“2020—203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一千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同时,计划投资500亿元,建设山东最大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再造一个千亿级的新潍柴。
再造一个新潍柴!这项庞大的投资计划是潍柴集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而且这项计划早已布局,谭旭光心中有数,行动有招。
2017年11月下旬,潍柴动力与德国博世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未来合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技术产业链及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框架性约定。博世在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样品研制及部件技术等方面有着超过10年的经验积累。通过这次合作,潍柴动力将突破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形成较大规模的应用,建立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燃料电池商用车龙头企业。
潍柴加速新能源业务布局的举措远不止于此,在新能源产业变革到来前,潍柴正编织着一张大网——
在欧洲,战略投资全球领先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公司英国锡里斯动力,与其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在北美,与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西港燃料系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分别合作开发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动力产品,并在中国实现工程化落地;
同时,潍柴还在德国亚琛、日本东京、美国芝加哥分别设立了科技创新中心,针对新能源电机、电池等进行技术研发和探索;
……
目前,从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到氢燃料电池,到HPDI天然气发动机,潍柴已经全面掌控未来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核心技术,并拥有这三大核心技术在中国的技术买断权。
未来5至10年,潍柴将投资500亿元打造涵盖混合动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动力总成系统、整车整机的新能源动力产业链。
“集团承接着潍柴新能源产业园的建设任务,这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重大项目,也是企业的一次重要转型。潍柴将充分发挥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把全球最重要的资源、最高端的人才吸引到山东来,同时把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山东来,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作出重要贡献。”谭旭光表示。